有很多人認為攝影機各方面的配置是最重要的,什么燈光、構圖、聲音和制作設計都是其次的。其實燈光、音頻和構圖如攝影機和鏡頭一樣很重要,許多電影雖然用了很高端的攝影機視頻拍攝,但是拍攝出來的畫面卻很糟糕,小編認為這些錢應該省下來用在燈光上,這樣視頻拍攝出的效果至少看起來很好。
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攝影燈光的一些技巧和經驗:
年輕的獨立電影人總會在前景和背景燈光上犯一些很常見的錯誤。為了使畫面看起來有淺景深的效果,他們通常會將光圈開的很大。特別是5D這樣的全畫幅的傳感器的攝影機,一旦配合大光圈,主體會薄的像紙片,場景看起來很沒質感。其實,通過前景和背景適當曝光的方法也能達到制造景深的效果。
一般來說,主光要比背景光亮一些,換句話說,我們要拍攝的主體比背景亮一些。
那么具體怎么來做呢?首先準備一個測光表,例如,這時候主光的讀數是4.0時(意味著攝影機的光圈設定為2.8)。然后,我們把測光表放到背景里,對著鏡頭測量,這時候測光表上的數值應該是2.8(如果不是這個數值自己可以調整燈光),如果數值是3.2,光圈就高了半圈,這就需要手動降低燈光的亮度。如果背景光測出來的數值是1.4,這就需要你手動來調高燈光。有時為了設置的合理性,我們必須要調高主光。無論使用哪個方法,都要保證測光表的基礎數值設置是合適的。而實際拍攝中除了這個原則之外,又會有很多變種,我們來逐一講解。
肖申克的救贖(1994) ——攝影Roger Deakins(羅杰迪金斯)
上面的畫面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。畫面中,主體離背景的書架很近,Roger Deakins (攝影指導)給背景的光起碼比主體底一檔光圈。但是他把這個差異盡量縮小一些,這樣一來,畫面看起來很平,觀眾的焦點也不會一直都在主體上,會留意到后面的書架。
噬血天性(2013)——攝影RyanSamul
第二個例子中RyanSamul用了同一個原理。他的主體的光比背景至少多一檔光圈,雖然效果看起來質地很棒,但這不是場景的焦點,所以背景光他又調暗了些。不僅如此,前景的處理也很暗,所以不需要很大的光圈,也能實現前后層次的剝離。有時你想讓背景在場景中擔當一個角色,比如用它來表達和前景或者主題的重要關系。下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,而在這個例子中此方法可以被打破。
謀殺綠腳趾(1998)—— 攝影Roger Deakins
從上面的畫面可以看出,背景超市貨架的燈光明顯比主題人物處的燈光亮。我們可以注意下Deakins 放置熒光燈在貨架上的角度,從前景開始一直延伸到背景。這是為了在電影一開始的場景中表現出男主角“督爺”這個角色的深層哲學本質,也交代了這個人物所處的環(huán)境:他的周圍沒有人,他是孤立的。從畫面中也可以判斷出時間是在半夜,這個時間里一般人不會在逛超市。僅這一個畫面我們就能得出很多信息,這也是在給前景和背景打光時,我們想打破一檔光圈規(guī)定的原因。雖然燈光沒有那么足,但仍然達到了場景深度的效果。
艾利之書(2010) ——Don Burgess
Don Burgess打算將人物性格和背景融合在一個鏡頭中。主體和背景都是焦點,兩者打的燈光也一樣。這是為什么呢?很多時候導演都希望觀眾能完全專注和融入故事人物生活的世界中,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這種打燈光的方法甚至能讓觀眾身臨角色當時處在的環(huán)境。需要注意的是,視頻拍攝畫面中物體之間,以及人物之間,還是有很多高光和黑暗的地方。這類型的布光主要要靠逆光,頂光來完成,如果是順光,可想而知,這個場景就廢了。
小結一下,前后景從物理上來說,是空間感的控制,就好像增加前景本身可以增加畫面深度,而前景的光如果比主體暗一些,則更加強調于此。而這也不是戒律。但是如果你像制造景深,卻把前后景處理的一樣亮,那就肯定是有問題啦。另一方面,前后景的光線和主體的組合主要由環(huán)境是否參與敘事來判斷的。相信大家以后會更有理由去處理自己的前后景的光線亮度了!
內容由作者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來源,附以原文鏈接
http://m.266.gd.cn/news/2097.html全部評論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表情
添加圖片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