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(shù)是一面鏡子,它和鐘表一樣,有時也會走快?!ǚ蚩?/strong>正如卡夫卡所言,藝術(shù)是一面鏡子,而鏡子也能成為藝術(shù),當(dāng)世上有了鏡子,世界就開始增殖。許多看過王家衛(wèi)電影的童鞋,一定知道這位導(dǎo)演對于鏡子利用的癡迷,鏡子在電影中的作用很多,如果利用得當(dāng),可以適當(dāng)增加電影的藝術(shù)氛圍,下面就帶大家來欣賞一下電影中的鏡子美學(xué)。
鏡子越多,鏡像越繁復(fù),真真假假,世間萬物仿佛都跟著變得虛幻又琳瑯。
鏡子可以使人物與環(huán)境空間建立新的聯(lián)系,因為鏡子分割、擴展了空間。用鏡子增加新空間,展現(xiàn)了平面圖像之外的立體空間,使電影畫面的構(gòu)圖發(fā)生了改變不僅在電影中常常見到,這也是我們生活中,最常用到的功能。
電影《仆人》中,通過鏡子的反射加入了一個重要的人物,同時將整間屋子的全貌映入眼簾。
電影中的人物通過鏡子看到自己,觀眾通過銀幕看到角色和鏡像化的分身。這種處理方式多為角色起伏不定的心理投射,鏡子并不是一個客觀的見證者,人對自己鏡中分身的認知也如此的主觀。導(dǎo)致的后果就是,鏡中分身愈加清晰明確,甚至糾纏真身,而真身逐漸模糊;當(dāng)然,也有很多電影,其目的只為營造那種”分身“的美學(xué)效果,因為它不僅拓展了畫面的物理空間,也延伸了人物的內(nèi)心世界。例如電影《龍爭虎斗》。
這里科普一下人物分身的另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:鏡淵?!扮R淵”它來自法語“mise en abyme”。就是如深淵般的鏡中鏡,仿佛是個無底洞。
反光是利用鏡子和陽光的相互作用,而呈現(xiàn)出來的一種效果在電影中它也可以折射出其他功能。
在電影《控方證人》里面,查爾斯.勞頓扮演的大律師利用單眼鏡片的反光,來照射瑪琳.戴德麗的眼色,查看其心理反應(yīng),而瑪琳內(nèi)心搖擺不定,忙跑過去把窗簾拉下,正反映出她此時在為愛情和法律作斗爭的矛盾心理。
在影片結(jié)局用單眼鏡片反射光線到匕首那一幕,律師利用光線引導(dǎo)人物行動,完成法律之外的制裁,至今成為經(jīng)典。
鏡子是超時間的和超空間的,鏡子的攝取功能甚至可以攝取靈魂。因此它成為恐怖片中最常見的道具,比如角色照鏡子時往往會看見不干凈的東西。
在經(jīng)典恐怖電影《閃靈》中,下面這個鏡頭是全片最讓人毛骨悚然一段,曼妙的女人在鏡子里變成了腐爛的老女人,也是全片為數(shù)不多嚇到觀眾的鏡頭。
庫布里克在處理這個問題上,也運用了甩鏡頭,快速地切到鏡子中的畫面,這有個小技巧,剪輯師用的是搖鏡頭,而不是硬切,這種方式可能沒有突兀的硬切帶來的視覺驚嚇,但卻讓觀眾感覺真實的恐怖。
鏡子的“預(yù)知”功能,就是讓觀眾通過鏡子先角色一步,感知劇情的下一步動作。在電影《掙脫鎖鏈》(1958)中,白人和少婦在車房談及黑人逃亡時,車窗突然映出黑人的身影來(而白人和少婦卻未察覺)。由此給觀眾一種不安的預(yù)感,以增加懸疑緊張的氣氛。
鏡子不僅能反映出角色的多重人格,也能達到扭曲性格的效果,這同樣也是表現(xiàn)主義的影子所具備的功能。在電影《機械師》(2004)中,就有用克里斯蒂安.貝爾站在鏡子面前瘦骨嶙峋呈現(xiàn)角色扭曲的性格。
角色通過鏡子迷失在自我影像的認識中,不停的進行自我的審視。觀眾可以透過鏡子觀察角色神情上細微的變化。
在電影《喜劇之王》中,出現(xiàn)過多次男主尹天仇(周星馳 飾)反復(fù)看鏡子的鏡頭。照鏡子本是一種普通行為,但放在電影《喜劇之王》的語境之下,卻又拍出了另一層深意,結(jié)合尹天仇在片場“跑龍?zhí)住睍r的酸楚、以及鏡子周圍貼滿的電影明星肖像,可以想象,彼時看著鏡中自己一副“大眾臉”模樣的尹天仇,或許正在質(zhì)問(鏡中的)自己:我到底適不適合做一名演員?
鏡子大部分的功能是營造物理空間或分身的美感,在王家衛(wèi)的電影《花樣年華》中,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,上下身被鏡子分割,利用鏡子來反映出另一角度的親熱戲,傳達出一種欲露還羞的感覺,是一種別樣的美感,這種美感的營造,在許多電影中都有呈現(xiàn),它并不單單是親熱戲的專利。
電影中還有許多鏡子的妙用,上面向大家分享的鏡子用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,你是否學(xué)到了呢?自己可以根據(jù)實際情況巧妙的通過鏡子讓自己的視頻呈現(xiàn)的更加完美。
表情
添加圖片
發(fā)表評論